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

Albert Einstein

http://tw.wrs.yahoo.com/_ylt=A3TWBYgBtZVMkcMAgBlr1gt.;_ylu=X3oDMTByNWdxcGhxBHNlYwNzcgRwb3MDNQRjb2xvA3RwMgR2dGlkAw--/SIG=1205od7vi/EXP=1284966017/**http://qgravity.myweb.hinet.net/Einstein.htm

http://www.artwallpapers.net/celebs/albert_einstein/03/albert_einstein0.jpg

View Image
「思考,思考,再思考。」
亞伯‧愛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):「科學研究好像鑽木板,有人喜歡鑽薄的,
我喜歡鑽厚的。」
洞中一日,世間千年:
同學們聽過一個故事吧!一個樵夫到山中砍柴,不知不覺中誤入仙境,在一個山
洞中看見兩位老人在下棋,看著看著就著了迷,等到天黑尋路回家時,卻發現家
鄉已經經過了幾百年,早就改朝換代了。於是,他嘆息著說:「洞中一日,世間
千年」。這個故事說明了:仙界和凡間「時間」的長度顯然是不同的,是相對的。
用這個故事來介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顯然是太過簡單和膚淺;不過可以確定的
是,建立在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基礎上的牛頓力學,顯然存在著一些問題。

     愛因斯坦1879 年3 月14 日生於德國的小鎮烏姆(Ulm),他在慕尼黑度過童年時
代,未入學之前,有一件事使他終身難忘。他回憶道:「在我4 歲時,我父親送
我一只羅盤,當時我覺得宛如看到一個奇蹟,我突然覺得各種事物的背後一定有
某些東西隱藏著;在某種意義上來說,一件神奇的東西可以使人的思想世界飛揚
起來」。少年時期的他熱愛平面幾何學的證明方法,他用心讀了「自然科學通俗
讀本」,這本書把光速的問題放在最前面,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    
     在他高中的最後一年,父親移民到義大利,愛因斯坦決定放棄德國國籍,前往瑞
士繼續學業。高中畢業之後,他進入蘇黎士的聯邦工科大學。事實上,他並不是
一個老師心目中好的學生,因為他常常被某些問題深深的吸引,而投入全部的興
趣和時間,對於不感興趣的必修科目,一點也不想費心思。
1900 年大學畢業之後,由於愛因斯坦給教授的印象不佳,使他沒能如願留校擔
任助教。失業兩年後,他在瑞士的專利局謀得一份工作,職務是對所有的發明作
初審,並將每一件發明的細節,用清晰而有系統的文字表達出來,這是一件很不
容易的事,卻使他有機會學到新奇的觀念,對於任何提出的假設,都能很快的把
握住要點和結果。


     1905 年,愛因斯坦26 歲,在沒有任何名師指導,缺乏研究的儀器和資料下,他
利用一切空餘的時間,完成了革命性的論文。其中一篇《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》
為他贏得了博士學位;另外其它三篇分別是:第一篇是解釋「光電效應」的文章。
由一個嶄新的角度來探討光的輻射和能量,他認為光是由分離的粒子所組成。17
年後這篇論文使他獲得1921 年諾貝爾物理獎。第二篇是證明膠體溶液中的「布
朗運動」。1827 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做了一個實驗,他將花粉灑在水裡,然後
用顯微鏡觀察,發現花粉不斷在舞動,這種現象稱為布朗運動。愛因斯坦以獨特
的眼光分析是微小的水分子在作祟,還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出分子的大小和亞佛加
厥常數,證明分子的存在。3 年後,法國物理學家佩蘭通過實驗印證了愛因斯坦
的理論。
最重要的一篇《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》,就是所謂的「狹義相對論」,愛因斯
坦在論文中提出了兩個原理:光速恆定以及相對性原理。
這兩條原理有著驚人的推論,它根本地改變了牛頓的時空觀、改變了人類對宇宙
的看法,將牛頓定律視為一個特殊例子,只有在速度很慢時才適用。
用通俗的例子來舉例:一卷錄音帶,如果在地面的收音機裡播放,需一個小時;
在飛快速度的飛船裡,飛船裡的人測定也是一個小時。但是如果是地面人員用自
己的鐘錶,測定飛船中錄音帶播放完的時間呢?根據牛頓的絕對時間理論,應該
也是一小時;但是愛因斯坦認為應該是一個多小時,時間是相對的,不同情況下
測量的時間長度是不一樣的。就像文章一開始的「洞中一日,世間千年」故事,
也是蘊含有樸素的相對論原理。
狹義相對論的問題發表後,愛因斯坦著手廣義相對論的問題,整整思考了八年。
廣義相對論實質上是萬有引力的問題,愛因斯坦在大學時代同學格羅斯曼的幫助
下掌握了數學形式,並用於表達他的物理思想。1913 年,他們合作發表了論文
《廣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綱要》,1916 年3 月,發表了總結的論文:《廣義相
對論基礎》,在這篇僅60 頁的文章裡,愛因斯坦假定重力不是一個力,而是在
時空連續體(space-time continuum)中一個扭曲的場,而這個扭曲是由於質量存
在造成的。這篇論文被認為是20 世紀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峰。
愛因斯坦不尋常的主張,自然引起了爭論,幸好理論終於找到機會驗證:1919
年5 月29 日有一次日全蝕,利用廣義相對論計算星光經過太陽邊緣時產生的偏
折,會比傳統牛頓力學計算的大上一倍。英國天文學會派遣了兩支觀察隊,一支
到巴西,一支到西非進行觀察測量,來驗證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否正確,全世界的
科學家都屏息以待。此時,愛因斯坦的好友普朗克(量子力學創始者)徹夜未眠,
急著想知道觀測結果,而愛因斯坦卻信心十足,安心的去睡覺,他說:「如果普
朗克真正瞭解廣義相對論,那麼他一定跟我一樣,安心地睡大覺了!」
結果觀察隊的觀察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測,這馬上成為所有媒體的頭條新聞,轟
動了全世界,一般大眾也開始認定愛因斯坦是世界級的人物。


     愛因斯坦的後半生,可以說是奉獻給兩件事:一是「統一場論」的發展,一是倡
導世界和平。
統一場論是一個將電磁現象和重力理論整合在一起的理論。愛因斯坦自己認為相
對論有3 個發展階段(1)狹義相對論—牛頓運動定律的修正(2)廣義相對論—牛
頓萬有引力定律的改造(3)統一場論—廣義相對論的推廣。
他不倦的思索研究了30 多年而終未成功,晚年他曾感慨的說:「統一場論將被
遺忘,但在未來會被人們重新發現的!」有些人批評愛因斯坦,一個問題花了
30 多年竟然得不到結果,但是,科學的重點不在尋求答案,而在發掘問題,愛
因斯坦當時所發掘出來的許多問題,或許在未來會被人們所解決。


     1922 年11 月,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,諾貝爾物理獎必須頒給對人類有重大用途
的新發現者。但是沒有人敢肯定他的相對論是否是個新發現,至於這個理論對人
類是否有用,更是莫衷一是,甚至成為眾多攻擊的焦點。於是瑞典皇家學院想出
一個變通的方法,頒獎給愛因斯坦。得獎理由十分簡單扼要:「此獎頒給愛因斯
坦,因為他對光電理論及理論物理學上的重大頁獻。」


    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以及他對時空的看法,的確激起了大家強烈的興趣,也使他
成為大眾所景仰的偶像。然而他不僅只是科學家,更是一個和平主義和人道主義
者,他關心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;在戰爭頻仍的時代裡,他譴責軍國主義的侵略
者。1933 年為了抗議希特勒的法西斯獸行,愛因斯坦毅然決然下了決定:只要
納粹政權存在一天,他就永不返回德國。納粹政府也沒收了他在德國境內的所有
財產,使他變得一無所有。於是愛因斯坦舉家遷往美國的普林斯頓,應聘為普林
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。


     以後的歲月中,他除了埋首於研究的工作外,並以全力協助歐洲難民的移民。在
納粹及赤色暴政之下,獲得愛因斯坦營救的著名科學家不知有多少。也正因為這
些科學家脫險抵美國,而使得後來美國政府能夠憑藉著他們的智慧和技能,創造
出人類史上的第一顆原子彈。
1914 年的《告歐洲人民書》、1930 年《全世界裁軍宣言》、1955 年的《羅素—
愛因斯坦宣言》,愛因斯坦簽署的這三個和平宣言,一再闡揚他和平、反戰的一
貫立場,在1955 年的這個最後宣言裡,他更是呼籲:停止軍備競賽、禁止使用
核武。


     1952 年,以色列共和國請愛因斯坦去擔任總統,因為以色列都是猶太人,愛因
斯坦是猶太人心目中的精神領袖。然而他沒有接受,他覺得自己的個性並不適合
當總統。由於過度的運用腦力,使愛因斯坦體力衰退,看起來總是比實際年齡老。在1955
年4 月18 日午夜,在普林斯頓醫院的愛因斯坦呼吸困難,主動脈瘤破裂導致大
溢血,與世長辭,享年七十六歲。 他死時像生時那樣寧靜平淡,沒有病痛、沒
有傷感、沒有悔恨,只是靜靜的讓死亡降臨。愛因斯坦的女兒曾經說過:「甚至
在他死時,也教我們如何生。」


     相對論是愛因斯坦對物理學所做的最大貢獻,相對論打開了人類的眼界,使人們
獲得了去探究宇宙奧秘的方法,提升了人們認識宇宙的能力。
愛因斯坦曾說道:「牛頓先生,很抱歉推翻了您的理論,不過您的成就是您那個
時代一個人的智力和創造力所能達到的顛峰,您所創造的許多觀念直到今日都仍
在引導我們的物理思維。雖然我們知道,當我們對宇宙萬物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以
後,這些觀念將會被一些更抽象的新觀念所取代。」
也許將來某一天,會有一位少不更事的科學家說道:「愛因斯坦先生,很抱歉推
翻了您的理論,不過您的成就是您那個時代一個人的智力和創造力所能達到的顛
峰.....」


     在原子科學的領域裡,愛因斯坦的名望凌駕於其他科學家之上,且歷久不衰。這
位具有猶太血統的科學家,幼年在德國渡過,高中時遷居義大利,大學時代則在
瑞士蘇黎世工藝學院就讀。在1900 年愛因斯坦完成了大學的學業。1902 年任職
於瑞士專利局,工作乏味,下班後在家中進行自已所喜歡的研究。在他26 歲時,
也就是1905 年,發表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所提出相對論的質量和能量的關係,
這兩者是一體的兩面,可以互相轉換,這導致核能的實現
(質量的損失可以轉變成能量)。1912 年秋天愛因斯坦回瑞士母校任教,他的座
右銘為「研究的目的在追求真理」,時常告誡學生不要選擇輕鬆的途徑。1914
年他遷居柏林,任職於普魯士皇家科學院及柏林大學。由於身具猶太人血統,在
德國受到歧視,他於1931 年接受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,於第二年離
開德國前往美國。1938 年德國在希特勒統治下已經發現以中子撞擊鈾會產生核
分裂的現象。美國科學家乃上書羅斯福總統,由愛因斯坦具名簽署,信中建議展
開鈾實際用途的研究,終於研製出核武器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愛因斯坦倡議原
子能的和平用途,阻止戰爭的再發生。愛因斯坦一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討
科學的未知領域,休閒生活則為演奏音樂與讀書,淡泊明志,為本世紀的科學巨
人。

  
     愛因斯坦最主要的成就是相對論。在狹義相對論中,他把牛頓力學中各自獨立、
互不相干的時間和空間綁在一起;在1915 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中,原本牛頓力
學中用「力」來解釋物質間的交互作用的觀念,現在變成是物質的質量使時空扭
曲而造成運動狀態的改變。原本超然「物」外的「時空」,在廣義相對論中變成
是可以被物質所扭曲改變,物質之間的作用則是透過扭曲的時空來互相影響。而
他所使用的數學也從以往平坦的歐基里得幾何,變成用於彎曲空間的非歐幾何。
愛因斯坦花了好幾年的時間,終於在1915 年找到了一個滿意的場方程式來描述
時空的構造。這個方程式一邊是描寫時空性質的幾何量,一邊則是描寫物理性質
的物理量。靠著這個方程式,就可以知道時空和物質(質量、電荷、…)是如何
互相產生影響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